《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2017年参赛指南》
为了帮助广大参赛选手更好地理解参赛要求,针对众多参赛选手来信咨询的典型问题,特在此做进一步的解读和说明。
本文信息将会在报名和竞赛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做进一步更新,请各位参赛选手持续关注。
1.【规则更新】原“数字媒体设计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微电影组”的参赛人数限定为“每队参赛人数为1 - 3人”,现调整为“每队参赛人数为1 - 5人”。
2.【文档要求】所有参赛作品必须在参加国赛决赛报名时提交完善的作品设计、简介等文档,文档将作为作品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文档过于简单的作品会影响到奖项的评级。
3.【演示视频】为方便作品演示、评审和公示,非视频类(动画、微课、微电影、视频短片等小类除外)的作品,必须制作10分钟以内、不超过300MB的演示视频。此因素亦将作为作品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缺少演示视频的作品会影响到奖项的评级。
4.参加“软件应用与开发类”竞赛的管理信息系统,如果是B/S架构的应在“web应用与开发”小类下报名,如果是手机app之类的应在“移动应用开发”小类下报名,C/S架构的应在“管理信息系统”小类下报名。
5.参加“软件应用与开发类”下“物联网与智能设备”小类竞赛的作品,必须做成系统和实物,并提交演示视频。
6. “微课”类视频播放时间长度在10分钟以内。大小尽量不超过500MB。
7.“微课与教学辅助类”参赛作品(含微课、课件、虚拟实验等),均要求要有完整的教学设计、例题、习题等文件,并且在评审时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8.“数字媒体设计类普通组/专业组”下的“数码摄影及照片后期处理”小类,要求参赛队自己拍摄、自己后期处理,报名时应同时提交原始照片和完成品,同时应在提交文档中说明后期处理目的、使用工具、处理过程、达到效果等内容。
9.“数字媒体设计类普通组/专业组”下的“交互媒体”小类,具有“媒体、传播”特性,包括但不仅限于电子杂志。“数字媒体设计类动漫游戏组”中的“游戏与交互”小类,具有“参与、互动”特性,包括但不仅限于游戏、VR、AR及其他具体游戏或互动特性的作品。
10.关于“新闻学”专业参赛类别的限定。在“数字媒体设计类普通组/专业组”参赛时,文学类的新闻学专业学生按普通组参赛,广电新闻传播类的新闻学专业学生按专业组参赛。
11.“数字媒体设计类动漫游戏组”下属“动漫衍生品(含数字、实体)”小类的实体作品,应提交相关的设计文档,类似于产品设计小类的要求。
12. 关于音乐创作类作品分组的划分
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学生,划归计算机音乐创作类专业组:
① 在以专业音乐学院、艺术学院与类似院校(诸如武汉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师范大学或普通本科院校的音乐专业或艺术系科就读。
② 所在专业必须是电子音乐制作或作曲等类似专业,诸如:电子音乐制作、电子音乐作曲、音乐制作、作曲、新媒体(流媒体)音乐,以及其它名称但实质是相类似的专业。
③ 在校期间,接受过以计算机硬、软件为背景(工具)的音乐创作课程的正规教育。
由于条件②包含了条件③,所以,同时满足①②条件的选手均为专业组竞赛。
器乐声乐等非作曲(创作类)专业参加普通组竞赛。
一个作品中如果有一名选手同时满足①②条件,必须参加专业组竞赛。
13. 数媒设计普通组/专业组中“产品设计”小类的解读
产品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综合信息处理过程,主要应该包括产品设计目标、市场需求、产品定位、外观设计、功能设计,等等,所以产品设计的方案不仅需要提供设计图纸、设计效果图,还需要有相关文档。
在“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框架下,产品设计的方向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① 野生动物或动物生存环境保护相关的产品设计。
② 动物主题类产品设计,如基于动物外形或功能的创意产品设计。
③ 基于动物的科研、农业、交通、安防、娱乐等领域的相关产品设计。
④ 利用动物进行教育、医疗等公益活动的相关的产品设计。
⑤ 宠物类以及可以增进人与动物沟通、和睦相处的产品设计,等等。
设计不可违背目前大众对动物的人道与伦理认知,必须符合“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主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