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启动等会议顺利召开
发布者: 时间:2025-04-18 浏览:
4月11日至13日,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4C2025)国赛启动会暨大学计算机教育与《教学要求》系列教材研讨会在浙江杭州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各地70余所高校、多家企业和出版社的共计10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共同探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与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创新发展。

与会代表合影
出席此次会议的领导嘉宾有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委会常务委员、北京语言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颜伟主任,大赛组委会常务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杜小勇教授,浙江杭州淳安县余飞副县长,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委员王兴副校长,大赛组委会顾问、大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北京语言大学卢湘鸿教授,大赛组委会常务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北大学耿国华教授,大赛组委会常务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郝兴伟教授,大赛组委会秘书长、北京语言大学李吉梅教授等。
4月12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大赛组委会常务委员、北京语言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颜伟主任,大赛组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杜小勇教授,浙江杭州淳安县余飞副县长,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委员王兴副校长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大赛组委会秘书长、北京语言大学李吉梅教授主持。

北京语言大学颜伟致辞

4C组委会常务副主任杜小勇致辞

组委会秘书长李吉梅主持会议
会议的第一项议程围绕“2025年4C国赛赛事安排与优化”展开讨论,由西北大学耿国华教授主持,北京语言大学李吉梅教授介绍了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赛事安排与优化说明。
在接下来的分会场研讨环节,第一分会场首先进行的是“2025年4C国赛决赛区任务落实研讨”,由中国人民大学杜小勇教授主持。期间,北京语言大学李吉梅教授分享了4C2025国赛办赛流程与规范说明,东南大学李骏扬副教授介绍了4C2025国赛的物料规范和南京东决赛区的国赛工作方案,接着东华大学杜明教授、山东大学郝兴伟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吴小开老师和浙江理工大学喻擎苍教授,以及南京大学张洁副教授,分别介绍了上海决赛区、济南决赛区、杭州决赛区和南京南决赛区的国赛工作方案与落实情况。
在2025年4C省级赛任务落实研讨与经验分享环节,先分别由江苏省级赛组委会、中南赛区组委会、重庆市级赛组委会、四川省级赛组委会、西北赛区组委会、安徽省级赛组委会和新疆赛区组委会分享了省级赛区的办赛经验。然后,厦门大学陈华宾高级工程师与10多位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各个类别中企业赛题的基本情况和参赛流程。在4C2025数据管理与研讨环节,首先由中国人民大学战疆教授解读了4C2025数据处理与上推规则,然后由北京语言大学赵慧周副教授主持了4C2025国家决赛与省级赛管理的研讨。
第二个分会场主要研讨了4C2025国赛作品评审标准与大学计算机教育。在评审标准研讨环节,分别由华东师范大学陈志云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卢卫教授、南京大学张洁副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郑宇处长、东南大学李骏扬副教授、江南大学刘渊教授、浙江传媒学院潘瑞芳教授、安徽大学杨勇高级工程师、浙江音乐学院李秋筱副教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牟堂娟副教授等专家,对大赛的11个作品类别,进行了评审标准解读和案例分析。主持人有西北大学耿国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卢卫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王学松副教授。
在大学计算机教育与《教学要求》系列教材研讨环节,首先由西北大学耿国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陈志云教授、南开大学郭天勇副教授和西安音乐学院邱阳副教授,重点分享了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求(2022年版)》的构架与意义、再版的挖补要点、大学文科类专业第一门计算机课程的构架,以及应用于音乐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内容;紧接着华中师范大学杨青副教授、河北大学肖胜刚老师、浙江传媒学院张帆博士和南开大学郭天勇副教授,分别介绍了本校的文科类专业人工智能教学内容、经验与做法,由华中师范大学杨青副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廖云燕副教授主持。
在4月13日的会议总结环节,先由东华大学杜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张靖波副教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牟堂娟副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廖云燕副教授,分别汇报了各分会场的研讨情况,中国人民大学杜小勇教授和北京语言大学卢湘鸿教授做了工作指导发言,最后由北京师范大学王学松进行了会议总结。
在人工智能(AI)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此次会议为2025年4C国赛和省级赛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全国计算机教育在AI时代的创新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会议聚焦智能时代教育变革,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和计算机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此次会议推动计算机教育向智能化、个性化、创新化方向发展,为培养适应AI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