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决赛区

沈阳决赛区(微课与教学辅助/数媒静态设计)

决赛时间:2024年7月27日-7月31日

决赛地点:辽宁省沈阳市

决赛承办单位:东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查阅沈阳决赛区的相关信息,可登录沈阳决赛区网址:http://jsjsjdssy.neu.edu.cn

附录:作品类别与说明

1.微课与教学辅助(2024年1月1日更新)

包括以下小类:

(1)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类课程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

(2)中、小学数学或自然科学课程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

(3)汉语言文学(限于唐诗宋词)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

(4)虚拟实验平台。

说明:

(1)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其内容以教学短视频为核心,并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2)教学辅助课件是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的课程软件。

(3)微课与教学辅助课件类作品,应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多层次多角度开展教学,实现因材施教,更好地服务受众。本类作品选题限定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汉语言文学(唐诗宋词)和中小学自然科学相关教学内容三个方面。 作品应遵循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符合认知规律等原则,作品内容应立足于教材的相关知识点展开,其立场、观点需与教材保持一致。

(4)虚拟实验平台是指借助多媒体、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上营造可辅助、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传统教学和实验各操作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境。

(5)本大类每个参赛队可由同一所院校的1~5名本科生组成,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

(6)每位作者在本大类只能提交1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7)每校参加省级赛的作品数量,由各省级赛组委会自行规定;每校本大类和每小类入围国赛的作品不多于2件。

(8)每件作品答辩时,作者的作品介绍(含作品演示)时长不超过10分钟。

2.数媒静态设计(2024年1月1日更新)

包括以下小类:

(1)平面设计普通组。

(2)环境设计普通组。

(3)产品设计普通组。

(4)平面设计专业组。

(5)环境设计专业组。

(6)产品设计专业组。

说明:

(1)本大类的参赛作品应以“中国古代数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之四”为主题进行创作,主题的内容限定与说明,参见“一、大赛说明”中第2点所述。

(2)平面设计,内容包括服饰、手工艺、手工艺品、海报招贴设计、书籍装帧、包装设计等利用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的展示作品。

(3)环境设计,内容包括空间形象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公共设施小品(景观雕塑、街道设施等)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相关作品。

(4)产品设计,内容包括传统工业和现代科技产品设计,即有关生活、生产、运输、交通、办公、家电、医疗、体育、服饰等工具或生产设备等领域产品设计作品。该小类作品必须提供表达清晰的设计方案,包括产品名称、效果图、细节图、必要的结构图、基本外观尺寸图、产品创新点描述、制作工艺、材质等,如有实物模型更佳。要求体现创新性、可行性、美观性、环保性、完整性、经济性、功能性、人体工学及系统整合。

(5)本大类作品分普通组与专业组进行报名与评比。普通组与专业组的划分,参见“一、大赛说明”中第5点所述。

(6)参赛作品有多名作者的,如其中有作者的专业属于专业组专业清单,则该作品属于专业组作品。属于专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专业组选拔赛,不得参加普通组的竞赛;属于普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普通组竞赛,不得参加专业组的竞赛。

(7)本大类每个参赛队可由同一所院校的1~5名本科生组成,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

(8)每位作者在本大类只能提交1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9)每校参加省级赛的每小类作品数量,由各省级赛组委会自行规定;每校每小类入围国赛的作品不多于2件;每校本大类入围国赛的作品不多于3件。

(10)每件作品答辩时,作者的作品介绍(含作品演示)时长不超过10分钟。

版权所有©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    网站建设: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办公室